立法會選舉 LC9新界西南候選人

.png)

過去數年,黑暴亂港,疫情肆虐,作為建設力量,我一直都沒有卻步;面對議會暴力、民生德政被拖延,我一直堅守崗位;面對疫情,我走在前線,深入各個疫區,為居民排憂,邀請專家檢測受影響戶的喉管,四處搜羅抗疫物資分發予有需要的市民。在市民需要支援時,我一直都在你身旁。
事實上,過去20多年,我一直紮根荃葵青,全心全意服務居民,令我感到無上光榮。在未來日子,我希望能繼續與各位並肩同行,在議會內外,跟進解決區內種種問題,並全方位提升荃葵青,令這裡成為我們更宜居的家。
2
.png)
改革政府架構及施政
解決荃葵青住屋、社區及交通問題,減輕市民生活開支
確立國家觀念
維護穩定安全
弘揚中華文化
要培育愛國情操,首重正確認識我們的祖國及我們的民族。
確立國家觀念
-
成立由不同範疇專家組成的權威機構,定期到大中小學舉行講座或工作坊
-
加強中華文化的教育,推動各界共同推廣及體驗中華文化
-
設立中國近現代史館,推動全民認識國家,加強宣傳香港抗日英雄事跡
-
推動中華文化教育,把「德、智、體、群、美」五育貫穿各個學習階段
-
讓青少年加深認識國家近現代歷史及抗日歷史,增強青少年國民身份認同
-
要求駐外辦履行說好中國故事職責,宣傳中國發展、成就及一國兩制的成功
-
推動香港人才面向國際,加入國際機構,參與更多國際事務
-
與中央電視台商討,讓更多央視頻道落戶香港
維護穩定安全
-
要求本屆政府完成《基本法》廿三條立法
-
制定《網上虛假資訊法》,打擊網上虛假資訊
-
訂立「侮辱罪」,確保公職人員和市民不會遭受無理辱罵
-
修訂《刑事罪行條例》,將煽動對公職人員的憎恨、敵意等列為違法行為
-
加警隊編制及加強裝備,提升警隊打擊罪案、維持國家安全的能力

推動改革政府行政架構 提高施政效能
改革政府部門
-
設立發展和改革政策組,加強香港與國家的政策規劃機構對接
-
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更好地說好中國故事,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
-
重組土地與房屋相關的政府架構,提升土地房屋供應的決策效能及問責性
-
將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改為內地及政制事務局,以加強推動內地事務
-
繼續革新香港電台成有承擔的公共廣播機構
改革政府部門 提升地區專員級別 貼地處理民生問題

推動政府增加房屋供應
落實「告別劏房」政策
要做到「告別劏房」,我們必須拿出決心,從過渡性房屋、租金規管及大廈管理政策做起
過渡性房屋
-
把過渡性房屋納入長遠房屋策略內,增加過渡性房屋供應
-
政府考慮收購整幢市區工廈,再改劃成過渡性房屋
-
配合荃灣區內舊區重建,相關房屋亦可考慮用於暫時安置舊樓居民
-
一旦本港土地房屋問題得到紓緩,相關工廈可考慮改為青年宿舍
大廈管理政策
-
支援舊式大廈管理,包括檢視資助計劃、改善樓宇衞生以及設立舊樓專員
-
透過撥款為「三無大廈」基層住戶提供公用地方清潔服務
-
為「三無大廈」提供公用地方防治鼠患服務
-
改善「滲水辦」工作效率,引進最新的技術及設備,確定滲水源頭
-
成立「大廈維修管理局」,就樓宇維修事務向居民提供意見和支援
-
成立「樓宇事務審裁處」,更有效地解決大廈管理糾紛
租金規管
-
要求政府盡快研究及制定起始租金準則,完善對劏房租務市場的規管
-
要求成立專責小組,負責執行租管新條文的內容
-
制定指引或以約章方式,進一步釐訂劏房單位基本條件,如人均面積等
-
持續支援劏房住戶,包括:將「現金津貼」恒常化、優化家居援助津貼

提升地區專員級別
-
改革食環署、民政署、康文署,歸入未來的「青年及地區事務局」,精準回應地區各類問題
-
將地區民政事務專員納入問責制,強化中央與地方之間的連結
-
推動部門積極處理街市旁貨物阻街問題
-
重新規劃榮芳街街市一帶的社區設施
-
規劃後的政府舊設施,可考慮興建多用途公共設施大樓
-
盡快落實延長單車徑興建,全力打通、貫穿各區的單車網絡
-
整合政府設施後的「剩餘土地」,可考慮用以興建公營房屋

完善交通配套
舒緩荃葵青交通壓力
重塑泊車轉乘 智慧出行 隧道收費
-
在大欖、小欖以及青馬大橋等轉車站,興建大型綜合泊車轉乘系統
-
各轉乘系統除提供泊車設施,亦提供購物以至社區設施
-
將來的轉乘車站,應全面提升設施,令乘客有舒適、方便的轉乘體驗
-
發展智能運輸系統,利用大數據去調度車流以解決交通擠塞問題
-
全港停車場訊息網上化,讓車主可以及早安排停車地點
-
收費隧道的收費引入「時變收費系統」,鼓勵市民在非繁忙時間駕車出行
-
制定綠色公共交通運輸工具政策,興建輕軌列車等運輸連接系統
-
解決泊車位不足,檢討《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內有關泊車位的供應標準
-
按「一地多用」原則,在各區物色合適地點興建智能停車場
-
加快擴建荃灣路及改善德士古道迴旋處及大涌道迴旋處
-
善用德士古道迴旋處上空斷橋疏導交通
-
加強處理區內違泊問題,保障區內道路暢通
-
爭取恢復荃灣往返中環渡輪
跟進荃灣舊區重建 整合設施重新佈局
全面規劃 整合街道 荃灣重建新佈局
-
政府為本區重建全盤規劃,以達到整體性改善社區的效果
-
改革城市規劃的標準及準則,包括修改《城市規劃條例》精簡規劃程序
-
引入新規劃工具,如地積比率轉移、街道整合、住用及非住用地積比互換等,提高重建項目吸引力
-
政府可設立跨部門小組,並邀請市建局加入,盡快制訂重建方
-
在重建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小業主利益
-
若有小業主堅持「住在同區」,市建局或發展商可考慮原址「樓換樓」
-
重新發展舊區時,必須完善區內交通及社區設施,包括擴闊馬路
-
適量提高重建區域內的地積比,亦可考慮「一地多用」以釋放土地潛力
優化公共交通工具票價機制 減輕市民生活開支
香港物價指數高企 停止公共交通運輸機構「無止境」加價
-
修訂港鐵票價調整機制,按港鐵的盈利水平調整票價,減輕加價壓力
-
增加交通津貼至600元,逐步撤銷「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津貼門檻
-
跟進珀麗灣邨巴落實長者2元乘車優惠
-
爭取青衣巴士區內同一路線劃一收費
-
監察汽車燃油加價情況


改善社區衛生環境
提升居民生活素質
優化公廁管理、防治鼠患及害蟲工作 改善荃葵青居民生活環境
-
改善公廁管理及公廁設計,引入第三方監察承辦商
-
加強社區防治鼠患及害蟲工作,包括制訂綜合蚊患管理策略以及蠓患指數
-
處理荃灣海旁臭味,打擊非法接駁及傾倒,加快興建海旁旱季截流器
-
要求葵涌貨櫃碼頭安裝「岸電」,改善荃灣及葵青空氣污染問題
-
優化垃圾回收設施管理,教育及鼓勵物業管理公司做好屋苑內的回收工作
-
引入新垃圾收集系統,跟進污水渠播毒問題
-
派發指定垃圾袋,加強向市民講解都市固體廢物徵費的安排
-
統一廢物收集的工作,盡快將現時分散於環保署及食環署負責的廢物收集及管理工作,統一交回環保署負責,並成立特別職務隊解決建築廢料、四電一腦非法棄置問題
-
改善鄉郊垃圾收集,重新興建全密封鄉郊小型垃圾收集站,減少臭味
-
加快舊式公眾街市增設空調系統,解決公眾街市「舊、濕、髒」等問題'
-
改善人人暢道出行,增設「上坡改善工程基金」
推動中醫藥發展
-
大力發展公營中醫服務,增加公營中醫診所每日服務名額
-
制訂大灣區中藥材統一標準體系,成立中藥交易平台,打造共同市場
-
允許香港中醫師在內地執業,如設立門檻較低的大灣區中醫師執業考試三年短期應診的香港中醫師,可免試直接在內地公立醫療機構長期執業

改革醫療服務 升級公立醫療系統
推動中醫藥發展
升級公立醫療系統
-
改革公立醫療的管理制度,明確分工,確保資深醫生可更投入臨床工作
-
增加醫護人員供應,盡快落實非本地培訓醫生特別註冊安排
-
優化醫管局特別退休後重聘計劃,以及研究興建第三間本地醫學院
-
增資源改善公營醫院門診及急症室服務,包括增加普通科及專科門診名額
-
訂立「罕見疾病」官方定義,把治療罕見疾病及癌症的昂貴藥物納入名冊
-
參與內地集體採購制度,透過大額採購,以大幅減少相關開支
-
加強公私營醫療合作,鼓勵及疏導病人善用私營醫療資源
優化安老服務
保障長者退休生活
投資院舍服務、設立「照顧者津貼制度」,都是政府可以考慮推行的政策,讓長者過上有尊嚴的退休生活
-
設立「安老院舍發展基金」,提升私營安老院舍設施和服務水平
-
設立「照顧者津貼制度」,照顧者提供照顧服務可獲發「照顧者津貼」
-
為60歲或以上長者開展心房顫動篩查
-
設立「長期病患受養人免稅額」,減輕長期病患者及其親屬經濟負擔
-
將安老資助適用範圍擴至大灣區,研究將部份對本地長者安老的資助,擴闊應用範圍至整個大灣區
-
醫療券適用範圍擴至廣東省及澳門
-
「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的安排擴展至內地其他省份
-
擴大現有「長者學苑計劃」範圍,鼓勵他們退而不休,持續學習,緊貼時代步伐,使晚年人生更豐盛。
-
推出「長者文娛康體劵」。資助長者可免費參加由康文署舉辦的康體班及觀賞文娛表演節目,豐富長者退休生活。

爭取盡快正常通關
-
跟進政府落實中港通關碼,積極反映香港市民的意見
-
要求升級安心出行,加入逆向QR CODE功效
-
跟進政府推行接種第三針疫苗情況
-
嚴守防疫措施,與內地聯防聯控
推動政府就遷置貨櫃碼頭進行研究
有利發展新市鎮 提升貨運物流競爭力
-
啟動研究搬遷葵涌貨櫃碼頭,釋放370公頃市區珍貴土地
-
把貨櫃碼頭原址規劃為新發展區,興建房屋、商業設施及社區配套
-
將來在原址興建的公營房屋,可考慮優先安置區內舊屋邨的居民'
-
將來在原址興建的居屋,應調整綠白表比例,增加白表申請者機會
-
在原址興建全新的海濱公園,全面提升該區為優質消閒地方
-
該區的剩餘土地將來可興建新商業中心,以增加區內就業職位
工作成果
-
成功爭取青嶼幹線豁免收費
-
珀麗灣邨巴長者2元乘車,預計22年9月實施;關注優惠落實情況
-
成功優化並延長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
-
多年爭取見成效:全港及荃灣首個公共智能停車場,今年11月啟用
-
成功爭取開展改善荃青交匯處,解決塞車問題
-
成功爭取修訂《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增加車位供應
-
成功推動政府進行《整體交通運輸策略研究》
-
成功落實荃景圍九巴分段劃一收費
-
成功爭取荃景圍天橋加建兩層升降機
-
成功爭取改善青衣城港鐵入閘位
-
成功爭取東北葵來往新界東巴士服務
-
大窩口道至禾塘咀街升降機工程接近完工
-
成功爭取為荃灣葵青增設多個「港鐵特惠站」
交通
成功爭取修訂《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增加車位供應
成功爭取政府修訂《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增加住宅項目的泊車位供應。根據新修訂,不論資助或私人房屋,統一由按比例由每6-9個單位闢設1個泊車位,提升至每4-7個單位闢設1個泊車位。
商用車輛方面,新修訂下,輕型貨車及小型巴士,將按比例每260個單位闢設1個輕型貨車及小型巴士「共用」泊車位;而中型/重型貨車,旅遊車/巴士,則可善用屋邨附連的商業中心及每幢住宅大廈周圍所劃設的上落客貨處作通宵停泊用。
成功推動設立渡輪補貼政策
成功推動當局為離島渡輪提供補貼!當局於2019年宣佈,資約13億元補貼14條離島渡輪航線營運5年;未來10年更會斥資58億元為11條離島渡輪航線更換47艘新環保船,長遠籌建政府船隊,交予渡輪公司負責營運以穩定船費;並向船公司提供維修補貼。
目前,資助離島渡輪航線更換船隊的計劃第一階段已展開,為6條主要離島渡輪航線採購22艘新船,包括四艘混合動力渡輪以作試驗。
成功推動政府進行《整體交通運輸策略研究》
香港交通問題日益嚴重,政府對上一次進行整體運輸研究已經是1999年,相隔20多年,不少都已經不合時宜,陳恒鑌一直要求當局進行新一輪研究,以掌握最新情況。
運輸署早前終承諾開展有關研究,並預期於2025年內完成。研究將涵蓋使用道路空間、公共交通、綠色運輸及加強與內地交通聯繫,並會在明年進行全港性的交通習慣調查。
環境衛生
成功落實重建荃灣西樓角花園
重建前的西樓角花園一直被人閒置冷待,重建西樓角花園一直都是荃灣居民的願望。直至2013年,重建西樓角花園工程終被社區重點項目計劃中優先推行的項目,但是工程準備上馬之際,卻與上區議會換屆。重建西樓角花園工程被有心人政治化、被抹黑成小白象工程。經過陳恒鑌團隊眾人的努力及溝通,最終獲得立法會通過撥款興建。成功落實重建荃灣西樓角花園。
成功推行舊樓加裝消防設施試驗計劃
有鑑於舊式樓宇結構缺乏空間安裝正常樓宇的消防設施,因此陳恒鑌聯絡政府部門及社區熱心人士,推行舊樓加裝消防設施試驗計劃,為舊式樓宇加設滅火筒等的消防設施,以解舊樓及劏房消防隱患。希望政府進一步推出類似計劃,解決舊樓消防問題。
-
成功爭取政府修訂《消防安全(建築物)條例》,進行樓宇消防安全改善工程
-
成功爭取葵青上坡電梯 葵盛圍升降機正式啟用
-
全方位跟進荃灣海旁臭味問題 政府終於同意研究加快設置下游旱季截流器
-
成功爭取10億渠管維修基金
-
成功落實重建荃灣西樓角花園
-
成功推行舊樓加裝消防設施試驗計劃
政治
-
積極關注港台節目損害國家形象 要求改革香港電台
-
公布「優化政府架構及主要官員問責制」倡議
醫療
-
成功爭取中醫藥服務納入公營醫療體系
-
成功爭取簡化外用中成藥在大灣區銷售審批程序